宜蘭大學發布2024永續報告書 聚焦「生物多樣性」展現永續行動力
2025.07.16
研發處
宜蘭大學於今日舉辦「2024永續報告書」發布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展現學術與校園實踐成果。
國立宜蘭大學於今日(2025年7月16日)舉辦「2024 永續報告書」發布會,向社會各界揭示其於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面向的最新成果。宜大去年首次發布2023永續報告書,即榮獲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大學永續報告書組」績優獎,今年再接再厲,2024年永續報告書以「生物多樣性」為核心主軸,積極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5「陸域生態」,致力於守護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的永續發展,展現宜大在永續發展上的堅實行動與學術承擔。
校長陳威戎於「2024永續報告書」發布會上致詞,分享學校在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上的豐碩成果,並展望未來推動永續願景的具體方向與決心。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表示:「永續發展是宜大邁向下一個百年所需堅持的重要工作,宜大行政團隊將在百年的扎實基礎上持續強化校務發展,並團結每一位宜大的夥伴,促進宜大對自我、社會與環境發揮正向影響力,創造下一個百年樹人的榮耀歷史。」
本校生物資源學院原住民專班於實習農場學習友善耕作
作為宜蘭地區唯一的國立大學,宜大已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深耕20多年,長期投入生態研究、人才培育與推廣教育。透過大礁溪實驗林場進行長期生態監測,研究團隊持續記錄動植物的分布、族群變化與生態特性,並建置生態資料庫,提供政府與社會制定保育政策的科研依據。至今校方已投入逾9億4,900萬元於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計畫,累積豐碩成果。
本校大礁溪實驗林場拍攝到石虎身影
宜大在學術能量方面,設有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園藝學系,積極投入原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育、外來入侵種防治及生態復育,並透過生物多樣性、環境科學、永續發展相關課程,如森林生態學、保育生物學、濕地與經營、生態旅遊等,培育學生具備跨領域的生態知識與實務技能。同時安排學生進行戶外實地調查、物種辨識及生態系統觀測等課程,透過理論與實作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對自然的敏感度與環境責任。
在推廣教育及社會參與方面,宜大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及相關推廣計畫,積極走入社區,與社區及基層學校合作進行環境教育活動及自然體驗與學習活動,提升社會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與關注。
在校園營造方面,宜大將生物多樣性視為校園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校園內保有完整綠地系統與自然生態環境,如生態池、林蔭道,營造多樣物種棲息環境。其中,黑冠麻鷺為校園生態指標物種,顯示校園具有良好的棲地品質。綠色校園政策更強調低碳節能、生態友善的管理原則,體現從行政管理到校園規劃的一致永續理念。
國際合作也是宜大永續策略重要的一環。宜大與國科會、農業部、地方政府及國內外研究機構與NGO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推進資料共享與學術交流,擴大全球生物多樣性網絡影響力。透過研究、教學、推廣與校園實踐四大面向的整合,宜大成功打造出永續發展的典範模式。
校長陳威戎(中)於永續報告書發布會上致贈感謝牌與鮮花給卸任行政副校長陳凱俐(右),並宣布研發長游竹(左)接任行政副校長,完成永續願景的傳承。
今日的發布會亦別具意義,本校行政副校長暨永續長陳凱俐卸任,校長陳威戎特別在會中致贈感謝牌與鮮花,表達對陳凱俐副校長多年來推動校務與永續工作的深切謝意。陳校長表示:「凱俐副校長在任內積極推動宜大的永續轉型,奠定了許多重要的基礎與成果,是宜大邁向百年永續的關鍵推手。」同時,陳校長也於會中正式宣布由現任研發處研發長游竹接任行政副校長一職,並在發表會上完成傳承儀式,象徵宜大永續願景的薪火相傳、持續前行。未來,宜大將持續深化在地連結,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育影響力,邁向成為具有全球視野的綠色綜合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