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擘劃未來,工學院成果發表會以AI、永續與跨域創新回應時代挑戰
2025.11.20
工學院

國立宜蘭大學工學院於11月19日盛大舉辦「2025工學院教研成果聯合發表會」。本次發表會展示智慧科技、永續發展與跨域創新等九大面向的豐碩成果,具體展現宜大師生以創新實踐科技未來的精神。
智慧科技與前瞻製造:無人機、AI與3D列印開創智慧新局
工學院致力於發展前瞻無人機工程技術。跨學院團隊利用開源軟體OpenFOAM進行空氣動力學模擬,成功開發出無人機仿生螺旋葉片以達成降噪的訴求。另一團隊則專注於無人機搭載深度攝影機,即時蒐集幾何與地理數據,完成高精度環境3D模型地圖,並訓練AI深度學習模型進行目標影像辨識與定位。此外,研發團隊開發了前瞻無人機懸掛型作業裝置,初步應用於擊打木棉花苞,有效提升高空作業效率並降低危險性,同時改善用路人安全及空氣品質。
在智慧製造與AI應用方面,本次展出以「3D列印•印出未來」為題,內容包括3D列印技術應用於無人機降噪葉片與發泡材料機體製造。更展示了榮獲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的3D列印觸媒反應床,以及AI輔助列印參數與材料開發系統,展現學院智慧製造的前瞻實力。土木系團隊亦將展示以AI深度學習為核心的即時工地人員安全防護具辨識技術,結合無人機實現工地自動化偵測與管理,為智慧工地奠定堅實基礎。
永續韌性與循環經濟:落實低碳與資源化
工學院積極落實減塑循環經濟與環境永續。環工系團隊與鴻海集團合作,採用回收纖維,製作環保可生物分解之抑草蓆,取代傳統塑膠製農膜,此舉不僅減少污染、降低田間管理成本,更能降低作物摘種期間的碳足跡,並促進土壤碳匯。化材系團隊結合「碳化稻殼複合材料」與「廢矽資源化沸石材料」,開發高效水質淨化系統,有效去除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實踐低碳永續與循環利用的理念。此外,土木系團隊針對氣候變遷下的水文與水力挑戰,深入探討水庫泥砂傳輸與淤積問題,提出兼具永續與韌性的水庫管理設計方法。
學習智慧化與國際行動:優化教育環境
工學院透過導入AI學習輔助工具,應用於課程語音轉錄、生成即時摘要,並提供即時翻譯字幕,旨在解決傳統教學效率瓶頸與EMI語言隔閡,優化教學環境的包容性。建築研究所以SDGs為核心,透過與日本九州大學合作的國際永續設計營,推動跨國合作與地方創生,並帶領學生參與全國青年景觀競賽,展現團隊在環境永續與創意設計上的專業能量。
院長李欣運表示,本次聯合發表會彰顯了工學院在面對未來工程挑戰時,不僅擁有技術創新的能力,更有責任實踐永續發展的承諾。
